勞動者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標簽】勞動者合法權益
更新時間:2020-04-21
核心提示:勞動者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一、應積極及時的學習和了解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及政策,;第二、與用人單位先行協商,擺事實,講道理;第三、通過正規的調解組織進行調解處理;第四、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下面就由法律快車的編輯為您詳細介紹。
?
第一、應積極及時的學習和了解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及政策,。
有的勞動者由于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不熟悉,不知道該如何來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有的對勞動法規和政策理解不準確,不知道該如何應用,往往造成有的提出的仲裁請求會高于國家規定的標準,這樣不利于化解矛盾,不利于勞動糾紛的處理;有的提出的仲裁請求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無形中造成放棄了部分合法權益。所以,勞動者當遇到自己的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么要學會學習法律知識,要么要學會找法律專業人士去進行法律咨詢。總之,一定要及時地了解自己的爭議所涉及到的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具體規定,爭取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與用人單位先行協商,擺事實,講道理
,協商處理勞動糾紛,是一種雙贏的解決方式,不僅有利于化解矛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而且雙方均能在短期內解決紛爭。尤其對勞動者來說,在許多時候都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并得到實惠。這個協商和解程序雖不是必經程序,但是在實踐中確是一個解決勞動糾紛的好途徑。,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第三、通過正規的調解組織進行調解處理
調解程序在現行的勞動爭議處理程序當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更為明確的規定,不僅將調解組織由原先的一種(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增加為三種(1、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2、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3、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而且將調解程序縮短為15天時間。另外,對于一些特定的調解協議還賦予了法律效力。如因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事項達成的調解協議,用人單位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書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無須再申請勞動仲裁或訴訟。上述這些新規定對于勞動者通過調解方式處理勞動糾紛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達成調解協議后未履行的,勞動者可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第五、
第六、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處理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勞動法、,勞動爭議當事人在爭議處理過程中,享有以下權利:有權選擇調解或仲裁程序,在勞動爭議處理過程中有權要求調解、仲裁和審判人員回避,有權委托律師或其他代理人參加仲裁或審判活動,有權自行和解,有權陳述和答辯,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生效的仲裁調解書和裁決書等。當事人應履行以下義務:自覺履行達成的調解協議,按規定參加調解、仲裁和審判活動,在規定時間提交有關材料,遵守仲裁和審判紀律,依照規定期限履行生效的仲裁調解書和裁決書,按規定繳納仲裁費和訴訟費用等。
熱門文章
-
07-11 0
-
05-05 0
-
10-12 1
-
01-16 0
-
01-19 0
-
12-09 1
-
03-15 2
-
07-16 2
-
09-30 1
-
04-13 0
相關經驗
-
04-07 0
-
05-29 1
-
11-22 0
-
03-28 0
-
05-01 0
-
10-06 0
-
10-29 0
-
08-31 1
-
01-06 0
-
08-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