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陷阱有哪些?
【標簽】購車
更新時間:2020-06-06
核心提示:買車作為普通家庭的“大花銷”,市場上還是有不少“購車陷阱”的。例如,利用消費者缺乏車輛知識,將車輛配置偷梁換柱;利用低價車做幌子賣高價車等;蓄意炒作新概念牌子等。法律快車小編為您整理介紹。
購車陷阱:
陷阱一:優惠有“水”騙術
購車贈送車內飾品是現在很多經銷商慣用的促銷手段。但不良經銷商贈送的飾品大多包含了水分,實際價值往往與經銷商宣傳的并不一致。一些汽車經銷商贈送配置號稱是進口的產品,其實是一些質量極為低劣的廉價產品。
對策:消費者在選購這些有“大禮包”贈送的車型時,務必小心謹慎。
陷阱二:偷梁換柱騙術
目前很多消費者缺乏基本的汽車知識,甚至對所選購的車缺乏必要的了解,這一弱點常被不法車商利用,從中牟利。例如,個別車商還擅自對汽車的外部、內部進行豪華裝飾,以轉移消費者的關注點,而對發動機等關鍵部位的安全配置有意回避,欺瞞消費者。個別不良車商甚至將汽車內部配置價格較高的配件偷換為價格便宜的。
對策:購車時選擇規模較大的汽車專營店或大型的汽車交易市場,它們較為專業,可信度高,很大程度上可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
陷阱三:零公里騙術
一些汽車在被試乘、試駕時,里程表、傳感器已經被拔掉,通過里程表不走來確保零公里,這類車其實已行駛了較遠的路程。
對策:一看輪胎。零公里新車的輪胎,是完全沒有磨損的,包括輪胎制造過程中產生的細小痕跡以及刺狀的凸起。二看“跑冒滴漏”。所謂“跑冒滴漏”,是指汽車行駛了一段里程后,出現漏油、漏水、漏氣等現象。打開引擎蓋,觀察發動機的汽缸體和汽缸蓋、油底殼之間有無機油滲漏;水箱周圍有無水漬;空調管路的接口處有無塵土沾上。
陷阱四:低價為幌騙術
市場的激烈競爭使越來越“精明”的汽車經銷商用低價車做幌子,重點賣高價位車,以坑騙消費者。
對策:想好自己要花多少錢買車再去車市,否則極易中廠家的銷售花招。
陷阱五:降價補償騙術
降價補償,請你入甕。
對策:要知道,經銷商不是傻子,他們知道廠商降價的機會不大,而實際的車價確實是自己說了算。
陷阱六:加價銷售騙術
隨著汽車消費的升溫,一些別有用心的經營者設置加價的陷阱,引誘消費者上當。緊俏車型加價賣,一直是車市公開的秘密。還有一種是打新車上市和批量供應的時間差,吸引消費者排隊預訂,進而加價賣車。
對策: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制訂消費計劃,不要盲目跟風,不管廠家怎樣調整產量計劃和價格政策,都是由消費者說了算,要掌握一套科學的考量方法。例如,可以上網看看加價新車廠家的安排計劃,你會看到它龐大的產量計劃,供應不足是完全不可能的,個別經銷商加價完全是炒作,自己的血汗錢沒必要白白送給別人。
陷阱七:炒新概念騙術
汽車經銷商經常會給新車找賣點,但有些廠商為制造賣點而蓄意炒作,大打新概念的牌子,動不動就標榜“技術創新”、“與世界同步”等。目前,汽車電子裝備的名詞五花八門、層出不窮:ABS、EBD、ASR、ESP等等,再加上廠商的大肆宣傳,消費者往往是無所適從。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消費者往往就為這些看不懂的高科技裝備名詞埋了高價單,殊不知,有很多裝備在國外是標配的。
對策:別單看廣告,多請教專業人士,多去車市看看,做到對汽車市場心中有數。對汽車銷售人員講的不可不信,但不能全信。
陷阱八:貸款蒙人騙術
有些經銷商會利用貸款手續和計算方式的復雜性來欺騙消費者。
對策:應在貸款購車時仔細查看汽車買賣合同的相關條款,然后每一環節都追問到底,在雙方對合同條款無爭議的情況下再簽字蓋章。
熱門文章
-
07-11 0
-
05-05 0
-
10-12 1
-
01-16 0
-
01-19 0
-
12-09 1
-
03-15 2
-
07-16 2
-
09-30 1
-
04-13 0
相關經驗
-
07-26 0
-
05-13 2
-
04-18 0
-
05-18 0
-
12-31 1
-
09-07 2
-
06-05 1
-
01-29 1
-
04-14 1
-
08-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