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勞動爭議如何調解?
【標簽】勞動爭議
更新時間:2019-04-24
核心提示:在蘭州,調解委員會由勞動者代表和企業代表組成,人數由雙方協商確定,雙方人數應當對等。勞動者代表由工會委員會成員擔任或者由全體勞動者推舉產生,企業代表由企業負責人指定。下面法律快車編輯為您詳細介紹蘭州企業勞動爭議如何調解。
法律依據: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第三章 調解
第十三條 大中型企業應當依法設立調解委員會,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工作人員。
有分公司、分店、分廠的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在分支機構設立調解委員會。總部調解委員會指導分支機構調解委員會開展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
調解委員會可以根據需要在車間、工段、班組設立調解小組。
第十四條 小微型企業可以設立調解委員會,也可以由勞動者和企業共同推舉人員,開展調解工作。
第十五條 調解委員會由勞動者代表和企業代表組成,人數由雙方協商確定,雙方人數應當對等。勞動者代表由工會委員會成員擔任或者由全體勞動者推舉產生,企業代表由企業負責人指定。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委員會成員或者雙方推舉的人員擔任。
第十六條 調解委員會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對本企業發生的勞動爭議進行調解;
(三)監督和解協議、調解協議的履行;
(四)聘任、解聘和管理調解員;
(五)參與協調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執行企業勞動規章制度等方面出現的問題;
(六)參與研究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
(七)協助企業建立勞動爭議預防預警機制。
第十七條 調解員履行下列職責:
(一)關注本企業勞動關系狀況,及時向調解委員會報告;
(二)接受調解委員會指派,調解勞動爭議案件;
(三)監督和解協議、調解協議的履行;
(四)完成調解委員會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十八條 調解員應當公道正派、聯系群眾、熱心調解工作,具有一定勞動保障法律政策知識和溝通協調能力。調解員由調解委員會聘任的本企業工作人員擔任,調解委員會成員均為調解員。
第十九條 調解員的聘期至少為1年,可以續聘。調解員不能履行調解職責時,調解委員會應當及時調整。
第二十條 調解員依法履行調解職責,需要占用生產或者工作時間的,企業應當予以支持,并按照正常出勤對待。
第二十一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向調解委員會提出調解申請。
申請內容應當包括申請人基本情況、調解請求、事實與理由。
口頭申請的,調解委員會應當當場記錄。
第二十二條 調解委員會接到調解申請后,對屬于勞動爭議受理范圍且雙方當事人同意調解的,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受理。對不屬于勞動爭議受理范圍或者一方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的,應當做好記錄,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二十三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沒有提出調解申請,調解委員會可以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主動調解。
第二十四條 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一般不公開進行。但是,雙方當事人要求公開調解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 調解委員會根據案件情況指定調解員或者調解小組進行調解,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也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調解。
調解員應當全面聽取雙方當事人的陳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開展耐心、細致的說服疏導工作,幫助當事人自愿達成調解協議。
第二十六條 經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由調解委員會制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應當寫明雙方當事人基本情況、調解請求事項、調解的結果和協議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
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并加蓋調解委員會印章后生效。
調解協議書一式三份,雙方當事人和調解委員會各執一份。
第二十七條 生效的調解協議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15日內共同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審查申請。仲裁委員會受理后,應當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并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五十四條規定,對程序和內容合法有效的調解協議,出具調解書。
第二十八條 雙方當事人未按前條規定提出仲裁審查申請,一方當事人在約定的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后,應當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調解協議合法有效且不損害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合法利益的,在沒有新證據出現的情況下,仲裁委員會可以依據調解協議作出仲裁裁決。
第二十九條 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應當自受理調解申請之日起15日內結束。但是,雙方當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延長。
在前款規定期限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視為調解不成。
第三十條 當事人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一方當事人在約定的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調解委員會應當做好記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并書面告知當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十條的規定屬于仲裁時效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一)一方當事人提出協商要求后,另一方當事人不同意協商或者在5日內不做出回應的;
(二)在約定的協商期限內,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不同意繼續協商的;
(三)在約定的協商期限內未達成一致的;
(四)達成和解協議后,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在約定的期限內不履行和解協議的;
(五)一方當事人提出調解申請后,另一方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的;
(六)調解委員會受理調解申請后,在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期限內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的;
(七)在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期限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
(八)達成調解協議后,一方當事人在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
第三十二條 調解委員會應當建立健全調解登記、調解記錄、督促履行、檔案管理、業務培訓、統計報告、工作考評等制度。
第三十三條 企業應當支持調解委員會開展調解工作,提供辦公場所,保障工作經費。
第三十四條 企業未按照本規定成立調解委員會,,影響勞動關系和諧,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由縣級以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予以通報;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依法予以處理。
第三十五條 調解員在調解過程中存在嚴重失職或者違法違紀行為,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調解委員會應當予以解聘。
熱門文章
-
07-11 0
-
05-05 0
-
10-12 1
-
01-16 0
-
01-19 0
-
12-09 1
-
03-15 2
-
07-16 2
-
09-30 1
-
04-13 0
相關經驗
-
08-29 1
-
05-12 1
-
04-21 0
-
10-10 1
-
09-11 0
-
03-20 1
-
05-04 2
-
07-12 0
-
08-14 2
-
09-06 0